近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》。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,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。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,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,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。
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
减免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,看起来虽然是政策的一小步,却关系到万千家庭的育儿成本,更将给整个婴幼儿教育行业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。
长期以来 “入园贵” 困扰千万家庭,教育部数据显示,全国学前教育家庭年均保教费超 8000 元,一线城市部分民办园月保教费常破 3000 元,中小城市支出亦占家庭收入 15%-30%。免保教费政策直击痛点,以财政兜底覆盖公办园与符合条件的民办普惠园,预计为全国家庭减负超 200 亿元,受益家庭年均少花 1600 元。
当家庭卸下经济重担,不仅重拾育儿信心,更有余力选择水育早教、绘本阅读、感统训练等兼具启蒙与成长价值的特色学前课外教育 —— 政策间接消除了家庭尝试这类教育的经济顾虑,为其普及创造了基础条件。
免保教费政策不止 “减负”,更深度重塑学前教育生态。多地教育部门借政策东风,2025 年上半年新增普惠学位超 30 万个,累计开展学前教育教师专项培训超 10 万人次,同时推动 2.5 万所民办园通过普惠认定,形成公、民办协同格局,学前教育从 “参差不齐” 迈向 “优质均衡”。
随着普惠园办园品质提升,特色课程拓展成为趋势,水育早教、艺术启蒙、科学探索等课外教育形式,凭借对幼儿多元能力的启蒙优势,正逐步纳入普惠园课程体系。政策搭建的资源供给与质量监管框架,让这些多元课外教育得以依托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生态,走进更多普通家庭。
在人口发展背景下,政策更具深层社会价值: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超 60% 育龄家庭因育儿成本推迟生育,人口专家李教授分析,学前教育成本降低,预计可使育龄家庭生育意愿提升 12-15 个百分点。
当家庭不再因高额保教费对生育望而却步,“敢生、愿生”的氛围变浓,幼儿数量增长直接带动对特色学前课外教育的需求,水育早教、逻辑思维训练、音乐启蒙等受青睐的品类,市场空间也随之扩大。政策通过筑牢生育友好基础,间接为这类课外教育的发展注入长期动力,助力其成为学前教育优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请使用微信扫码访问小程序